今年9月在東京的ICOH-WOPS與APA PFAW 的聯合研討會, 參加會前工作坊是我多年好友Toru 和其夫人Etsuko所主持, 婦唱夫合實際而生動的介紹了參與式行動, 持續倡導者的前ICOH 理事長Kogi也一直參與本大會每一天的活動, 他們多年參與的老機構ISL (Institute for Labor of Science) 近年也併入Ohana memorial ISL, 於2021 年辦理一百周年紀念, 日據時期台灣也有ISL分會, 當年職安全衛生如疲勞, 心理健康的教育宣導也曾在台灣民眾報上刊過.
工作坊本身就是參與式, Etsuko要每一個人要從12個改善工作環境圖中, 選認為1個最好(pink)和2個次好的方案(yellow). Toru將各國的與會者的顏色貼紙在大海報圖上各編號旁排列, 我詫異的看到分布— 結果最多pink 貼紙的是(no.12) “和所有工作者討論工作環境改善方案』 , 以及(no.9) “提供彈性工作以及工作生活平衡來包容勞工之需要”, 次多的是我首選的( no.8)”確保勞工感覺容易與其主管溝通工作上的問題”, 以及( no.2)”在每個小組討論是否某些工作列入優先完成”,其餘有零星的"私下適當的聚會或於娛樂活動"以及"提供良好的休閒設施"以及"有保護隱私的諮詢空間".
接著的另一參與活動是: 先說明(15 min)何為新且較好職場環境之區域可調整的心理健康行動查核表(action checklist, ACL) 的內容, 共分成四大類A. 工作方法與規畫安排 B. 物理環境 C. 相互支持 D. 預備好的心理健康, 然後針對公司或單位各大類下的項目(有圖示) 填表(10min), 建議方案如果認為已經做到了或沒有需要就勾no, 如果認為值得去作就勾yes , 完後找3~4 人為一組, 進行小組討論彼此分享3個好的以及3個待改善方案(25min), 之後再請分組代表作總結報告 (10 min), 歷時約1小時. CBMC 的小組進行方式, 和以上的參與式活動類似, 先有閱讀材料– 主持人(成功& 不成功的經歷心得)分享–各小組分享–總結報告.
他們歷年也已在日本各地建立5個 『職場船塢』(在東南亞應該也建立一些推廣據點) , 首先在模範工廠先嘗試, 訓練推廣者, 在各工廠(公司)建立船塢, 根據以上的方法小組討論, 集思廣議據以規劃執行, 各船塢所得之實際成果也定期交換分享. 它和傳統工業管理所不同的是先以ACL 『 找出好的範例和實際的益處』, 於工廠各區域進行, 應用簡易改善之方法來進行PDCA. 這樣參與的方式也相當得到國際工作壓力模式大師Robert Karasek 教授在開發JCQ 2.0 版相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