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國家研究院中央勞動保護研究所實驗室探討了電動車(EV) 電磁中的電磁場(EMF)的危害。2022 發表論文總結了應用於EV危害中複雜EMF研究的測量方法,重點是評估對EV使用者和駕駛者的這種暴露的特徵,以及與城市交通中EV使用相關的靜態磁場(SMF)、極低頻磁場(ELF)和射頻(RFEMF的調查結果。這可能是電動車第一篇重要的暴露危害相關的實驗研究。

   在直流(DC)充電裝置附近檢測到最強的EMF——SMF最高達0.2 mTELF磁場最高達100 µT(微特)——以及在EV內部——靠近內部電氣設備時最高達30 µT。在EV內部發現了對RF EMF的暴露(最高達數V/m),並被認為是來自室外無線通信系統的發射,以及來自車內使用者,如乘客手機通信手機和Wi-Fi路由器的天線。當然,各類電動車–混合動力電動車、可插拔混合動力電動車、可插拔電動車、燃料電池電動車的暴露可能有所差異。

    EV駕駛者每天長時間暴露於電磁場(EMF),即使符合暴露限制,當考慮到由於長期暴露於EMF可能導致的可能不良健康影響時,這種暴露無法被視為可忽略的。基於流行病學證實的人群在長期暴露於超過0.4微特(年均暴露相關的注意水平)的MF時的升高的致癌風險,ELF MF被 IARC分類為對人類可能致癌物質(2B分類)。對暴露物體引起的EMF暴露效應取決於頻率,但迄今為止在EMF安全領域進行的大多數研究都涉及暴露於高壓電力線的人群的慢性暴露,這些觀察的結果是ELF MF超過0.4微特被歸為上述的2B分類的基礎。由於討論中的暴露頻率模式(在電力線附近和EV中)存在差異,因此對於在這些情況下研究的ELF EMF暴露所引起的健康和安全結果,以及哪些暴露指標與其相關,需要進行非常仔細的分析。

    由於這種EMF暴露的水平至少與人們在辦公室使用無線電通信設施暴露相當,在使用EV時會與日常長時間暴露結合,潛在地對總駕駛者慢性暴露產生重大影響,並與其他較低頻率(總暴露包括:靜態、低頻和射頻場)的成分結合。因此在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燃油車退場的政策下,是否也應該多點思考EV電磁場所可能產生的健康危害,如同 WHO 關注無線電通信設施及手機等電磁場輻射直接危害人體的疑慮,並需後續在駕駛人體上進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觀察和實驗研究

Loading

電動車電磁輻射與健康的危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