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在職場被主管霸凌的員工勞動申訴案件,與精神疾患求診及職業病認定案件都逐漸升溫,有時看起來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就演變成水火不容,對簿公堂各執己見,據理不讓,然而雙方的態度、動機、行為以及領導與管理的方式是否都有值得檢討之處呢? 人際關係–受到來自同事等的暴力行為、霸凌或刻意讓人厭煩/生氣的騷擾;或者和上司之間有糾紛;或者職權騷擾:受到來自上司等的身體/精神攻擊等職權騷擾,佔幾年來本院職業精神評估報告書1/4 強,孰對孰錯以及事件壓力強度之判斷頗令人傷腦筋。無意中看得前輩陸洛老師留英回國初期所引進其恩師著作的一系列好書,鉅細靡遺生動而精闢,遠勝現今坊間諸多書籍,其觀點依然是重要的指引。

這是巨流出版社20多年前翻譯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派大師阿蓋爾作品集13本書中賣得最好的(第五版)。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用心經營,而經營的竅門則在於人們是否能夠掌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本質。社會互動行為的各種「基本要素」: 身體碰觸、距離、視線、眼神、手勢,以及臉部表情…等等。這些肢體動作在日常人際互動間,無疑的強化了溝通的作用。

衝突(競爭)與合作是社會活動的二個基本構成形式,在人類主要社會關係(如家庭、朋友和工作)及語言與溝通中展現,這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面對,但卻又常常感到茫然的社會互動課題。人際或工作關係分布圖可以有四個向度(如圖所示)。人際或工作關係分布圖在XY 軸上可以有四個向度的分布 : 表面/緊密的、任務取向和正式的/社會情境和非正式的、平等/不平等的、合作與友善/競爭與敵意。

阿蓋爾也期許要跳脫理智研究者的腳色,扮演社會改革者或批評者腳色。因此也建議重要人際關係(如夫妻、親子、同事)的社會或道德規範的指標。對於社交技巧的訓練,規則在社會技能訓練與心理治療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是學術發展和實驗結果所完成的重要著作。

Loading

人際關係心理學

發佈留言